北京3月9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劉玉先)目前各地一部分以配套改造為主要內容的棚改陸續完工,棚戶區群眾的居住條件得到明顯改善。住進新房的群眾將棚戶區改造視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但由于這些棚改小區多為舊的住宅小區,小區往往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房屋破敗嚴重,環境臟亂差。即便進行了棚改,一段時間之后小區又將回歸原來臟亂差的局面,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物業管理。
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石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戴海蓉建議,部分老舊小區棚改時應該和物業管理相結合,物業管理必須同步跟上。
現狀:新改造棚戶區或成無人管的小區
戴海蓉介紹,目前一部分以配套改造為主要內容的棚改工程多為舊的住宅小區,這些小區往往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房屋破敗嚴重,環境臟亂差,而導致小區陳舊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物業管理。
物業管理屬于新興的第三產業,也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所謂三分建,七分管,城市建設雖然投入大,但是其成果需要管理做保障,才能得到長效維護。
目前,許多棚改工程還是以建設思維為主導,沒有結合物業管理開展前期調研,沒有及時成立業主委員會,沒有將建設與社會治理相結合,導致政府出了錢,群眾不滿意,或者覺得占了便宜,也不愿意掏錢搞物業管理。這樣下去,新改造的棚戶區又成了無人管的小區,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又會淪為新的棚戶區。
同時,由于棚改多集中在舊城區,一些遠未達到建筑壽命的房子因居住者認為不適宜或當政者認為不美觀而推掉。其危害性巨大:一是被推掉的房子需要征收,這樣增加了建設成本,政府迫于資金壓力多選擇高強度開發,使舊城區越來越擁堵,居住環境越來越差。二是短時期大規模的統一改造,往往千城一面,使老城區的歷史風貌遭到了破壞。三是短命建筑消耗了大量的建材,無形中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還產生了大量不可回收的建筑垃圾,是對環境的極大破壞。
原因:維護、管理成本高 物業往往入不敷出
為何會出現老舊小區棚改時無物業進駐的情況呢?長沙市芙蓉區政協委員、長沙市物業管理協會秘書長劉裕純認為,老舊小區棚改沒有物業公司愿意進駐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老舊小區住的大部分都是一些老人,這些老人大都習慣了沒有物業的日子。而物業作為一種商品,是一種購買服務的過程,老人們大都沒有購買物業的意識。
二是大部分的老舊小區往往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房屋破敗嚴重,環境臟亂差,進出小區的口子較多。這樣一來,即便物業進駐,由于維護、管理、人力成本高,物業在經營一段時間之后,也會因為入不敷出而自動退出小區。
三是在部分以配套改造為主要內容的棚戶區改造時,部分政府對物業管理的重視度還不夠,在棚改初期便沒有考慮物管的進駐。對此,劉裕純建議,政府應加大對棚改安置區物業企業的扶持力度,減免相關的稅費。允許物業企業在安置區內進行商業經營服務活動,彌補日常物業管理中的資金缺口。
建議:棚改選點時便開始謀劃物業管理
針對這一現象,戴海蓉建議,在棚改選點時就要開始謀劃物業管理,征求居民意見,組建業主委員會,和業委會約法三章,共同策劃小區改建計劃,并在改建過程中由業委會全程參與,將建設成果交付業委會,由其選定物業公司或自主管理小區。對于業主不配合建設或沒有物業管理意愿的小區,不予納入棚改范圍。
另外,針對目前許多城市只重視新建不重視改建的現狀,要鼓勵舊城改建,增加棚戶區改造計劃中舊住宅區改建的比例,而不是限制。這樣一方面可以節約土地,節約建設成本,讓城市集約發展,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老城區衰敗和產生新的地產泡沫。
建議對舊城區的建筑能通過修繕加固予以保留的盡量保留,明確如非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需要或D級危房不予拆除。
Copyright 2013-2021 富加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總部一號16棟